0%

自我反思——为什么要改毕设项目

今天再一次跟院校老师确认后,我的毕设项目终于可以改成关于自动博物馆向导了。这里面有一些教训。

起始

一开始,在大概9,10月份的时候,我就开始找Tutor问有什么项目。当时还没有那个长长的列表。我要是后来知道有个列表,应该会更慎重地选项目。当时我的大方向是人机交互(HCI),如果能跟金融经济沾边更好。因为我以后想在这方面找工作。也是巧,Tutor和教我互联网经济的老师一个办公室。我的这位经济老师之前有做过一个项目————比较人类和机器人做市场交易的行为和效率。Tutor和我说,经济老师用的软件(或者说平台)是他们组自己写的。里面可能有一些HCI相关的,比如说通过改善界面,提高人们的交易效率。Tutor说,如果我将来想进金融,这是一个可以讲的故事,证明我对金融感兴趣云云。我当时一听,觉得不是很难,对我以后找工作也许有帮助,于是就答应了下来。这时候算算进度,我比同学们大概早了1-2个月就定了项目。
后来到了11月,12月左右,列表公布了。同学们开始找老师找项目。我当时暗自庆幸早早定了项目,那个列表根本没有细看。印象很深的是,当时有同学在犹豫项目,我眉飞色舞地说了自己是怎么定下来项目的。现在想想,真的是蠢得可以。这个蠢,主要是指我自我认识不到位,有一些方式方法后来才明白。

怀疑

大概3,4月份,我们都开始写Research Review。这个时候我发现了问题。我当时的方向主要是“如何通过交互设计降低交易软件带给交易员的压力,从而提高他们的交易效率,最终获得更高的利益”。我当时的思路是,找到压力点,看如何通过交互设计来降低这些压力,最后可以提出一些着重金融交易方面的设计准则。所以找了关于“Technostress(指科技带来的压力)”、交易员压力来源、各种设计方式方法的文献。
我当时的疑虑主要集中在“我究竟能带来什么贡献?”这个问题上。因为我当时的理解是,哪怕我最后提出了一些设计准则,改善了老师的金融交易平台设计,这些对于真正的金融产品作用并不大。因为我无法知道真正的交易员的情况,无法知道真正的金融交易平台有什么问题。因为心存疑虑和自我怀疑,最终Research Review写得不尽人意。我现在很担心得分。

转折

第一个转折点出现在Research Review之后,我瞎看列表的时候。当时只是好奇,还有什么项目没有。列表了关于HCI的有一个“自动博物馆向导”,碰巧是同一个导师的。当时看了看,感觉很有意思。后来和父母商量了一下,他们也很喜欢,尤其是我爸爸。于是我准备找导师谈话。碰巧我去找导师的那天他不在办公室,于是我去找了Tutor。
第二个转折点就是我主动找了Tutor谈话。Tutor点明了我一点,就是这些学术研究,尤其是HCI里研究界面的,基本上不可能去真正的观察用户、体验产品。因为花销很大,很麻烦。Tutor建议我换个方向。从“重新设计界面”改成“哪些界面元素(比如图表)可以降低压力,提高效率”。这样的话,实验设计就变成了控制单一变量,分别设计多个界面,每个界面在原有界面基础上有且只有一个新加的元素。如果按照这样的设计,会比原来的简单一点,也更清晰。我后来和朋友谈论的时候,朋友说,听起来更简单,像Web Technologies的作业。其实,我也有同样的感受。Tutor是非常不建议我换项目的。她觉得我这几个月写Research Review的时间都白费了。但是严格来说,如果我按照她说的换了方向,其实也要重新写的。只不过,博物馆的项目听起来更有趣。
又过了几天,我终于得以和导师谈话。导师跟我详细说了这个博物馆项目的思路,跟我想的有点出入,但是还好,还是很创新的一个项目。导师同时也提出了对金融交易平台项目的一个怀疑,同时也是我疑虑的。就是有些设计元素是相辅相成,不能简单地单一而论。如果要做得完善,需要考虑很多的组合可能(简直像排列组合问题),这就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。确实是一个硬伤。导师最后跟我达成了一致,如果院校同意我换,就换(前提是我先咨询父母的意见)。

落定

就在上周,我发了好几封邮件问院校老师,说明我的理由。院校老师一开始不同意的。后来他们知道了我导师很支持我,才爽快地同意了我换。现在我的任务很艰巨了。Research Review要重新写啦。

总结

这几天下来,我总结了一下经验。

  1. 自己定的项目,有一定的风险。经验上,不如学校的老师,他们已经有一些研究背景,可以指导学生。时间上,自己定的项目有很多风险没有考虑,一个暑假的时间很有可能不够。这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。不反对创新,但是同时要考虑经验积累、时间、精力这些硬性要求。
  2. 多和老师沟通。很庆幸我遇到的老师都是好老师,愿意听我说我的烦恼和疑虑,愿意帮助我,指导我。这让我愿意离开舒适区,有所突破。
  3. 多和父母沟通。有时候太独立,就成了一意孤行,会走很多弯路。本科的时候我很少很少和父母谈心,主要是本科也没遇到什么特别大的困难。这几次和父母沟通,受益颇深。我爸爸对科技和人文社会的综合考虑比我要深入很多。他从很多其他角度来帮我分析,这来源于他这好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和阅历。这点我望尘莫及。爸爸的话也坚定来我换项目的意愿。

这个事情算是很珍贵的一次经历。人生要面临大大小小无数个选择。每个选择都能导致不同的结局。庆幸的是,我还来得及改选择,并且能从中学到一些经验。希望下一次我做重大选择的时候,能够不骄不躁,脚踏实地,慎重考虑。